z6尊龙官网



行业新闻

智能制造如何在新冠疫情中“危中寻机”

时间 :2020-11-26来源:新华社

今年以来,新冠疫情全球蔓延,国际市场震荡。从因疫情大范围停工,到克服困难复工复产,全球制造业也在危机中寻求新出路。

尽管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,但全球范围内,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仍是大势所趋。对于探索智能制造转型的中国来说 ,面对疫情如何“危中寻机”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仍是重点课题。

全球制造业“危中寻机”

疫情给全球生活生产方式带来新挑战 ,对制造业冲击尤其大。制造业依赖全球产业链,但各国出于疫情防控需要,对企业用工数量和通航等进行了诸多限制,全球物资流通和企业生产受到巨大影响。

不过,疫情作为“催化剂”,也进一步激发了生产线均由机器人操作、可实现关灯状态下的全自动化作业的“熄灯工厂” 、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转型需求 。全球制造业通过加速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 ,“危中寻机”。

美国工具公司首席执行官、美国《福布斯》杂志撰稿人安娜·谢德列茨基此前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说 ,为减少病毒传播,对于工人操作距离的要求明显增加,这离不开制造业现代化,“我们可能在未来18个月看到过去许多年才会实现的创新,这将带来更高效率、更低成本和更少浪费” 。

爱尔兰研究与市场公司发布的全球智能制造市场研究报告预计,到2020年年底 ,全球智能制造市场总额将达到1813亿美元,到2025年将达到2204亿美元。

目前,中国疫情得到控制 ,但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蔓延。在复工复产大背景下,如何解决跨国协作是制造业面临的又一难题。通过与新兴科技公司“联姻”,以数字化、智能化新技术手段摆脱传统人力对效能的束缚被认为是发展方向 。

中国增强现实(AR)科创公司亮风台联合创始人、董事长廖春元说,今年以来,亮风台在制造业方面的业务需求,特别是在远程装配指导、远程验厂、远程售后等增强现实协作方面的需求有明显提升,而挑战在于这些新技术手段能否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,最终成为行业的常规能力与常规需求。

“智能制造”如何再升级

抗疫之战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,全球科技经贸交流何时回归正轨尚不明朗 ,对中国制造业抗风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
“在新冠疫情前 ,制造业强调全球战略 ,装备需求市场往往在一个地区或国家 ,装备集成在另外一个地区或国家 ,而相关软件 、零部件分布在其他地方,大家唇齿相依、共同发展。现在这种格局被疫情或人为破坏了。”中国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刘辛军说。

刘辛军建议,中国制造业应抓紧补这段时间暴露的“短板”,比如机器人作业是切断病毒与人接触的有效途径 ,但中国的机器人只在送餐、消毒等领域发挥了作用,而在最需要无人化作业的诊断、治疗 、护理等技术性领域发挥作用有限,这凸显出我国医工交叉研究严重不足,后期需要重点加强。

“工业机器人是个通用设备,具体能应用在哪儿 ,取决于具体需求和应用工艺。打通基础研究、通用技术、专业知识和应用场景的无缝衔接十分必要。”刘辛军说。

廖春元也坦言,新技术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之间存在认知 、模式 、叙事方式等差异,二者需更深入交流 ,理解制造企业实际需求,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融合。

此外 ,中国工业智能化人才仍有很大缺口。既懂工业,又精通数据分析 、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。刘辛军指出,当前更需重视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。

受访专家指出 ,除人才挑战外,中国智能制造基础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,特别是在基础部件、智能制造标准 、工业软件 、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尤其需要多下功夫 ,更多企业尚处于电气化、自动化甚至机械化阶段,因此要分区域 、分领域、分阶段推进智能制造,要以效果和解决问题为目标,切忌急功近利。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QQ:371627153

电 话 :0571-88660121

传 真:0571-88667323

邮 箱:371627153@qq.com

地 址 :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绿汀路21号浙富西溪堂8号楼14层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


XML地图